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自适应高性能桥梁结构隔震控制体系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5.24

浏览次数: 1056

自适应高性能桥梁结构隔震控制体系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anli.jpg

  2021年5月1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中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黄埔先进材料研究院、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和盾护达(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七家单位共同完成的“自适应高性能桥梁结构隔震控制体系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校企合作等项目支持下,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及工程示范应用,对自适应高性能桥梁结构隔震控制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创新点如下:

  1、提取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地震动非平稳特性,建立了地震动非平稳随机模型和基于时变滤波的人工合成地震动方法。

  2、提出了基于功率流的结构自适应隔震控制理论,构建了隔震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计算的非迭代算法,建立了自适应高性能隔震装置的优化设计方法。

  3、发明了改性聚氨酯高承载力隔震支座、超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分离式隔震阻尼支座、大变形柔性传感器等自适应、高性能隔震装置;研发了自适应电磁阻尼减振、自适应电磁惯质阻尼减振、电涡流杠杆质量阻尼减振等自适应阻尼减振技术。

  4、首次实施了改性聚氨酯高承载力隔震技术,在隔震装置上首次实施了大变形柔性传感器技术;在工程上示范了高性能、自适应减、隔震控制及监测技术。

  获发明专利授权11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3件、软件著作权1件,主编行标1部、地标2部,参编行标2部,发表论文107篇。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厦漳跨海大桥、云南寻沾高速公路工程,并推广应用于云南永仁县人民医院等工程,项目成果应用新增产值近40亿,新增利润2.52亿,节约工程造价约12亿,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功率流的自适应减隔震控制理论、改性聚氨酯高承载力隔震支座、超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分离式隔震阻尼支座、大变形柔性传感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葛汉彬 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名城大学教授

  康 锐 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教授、长江学者

  康忠学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副高级工程师

  谢建斌 云南大学博导、教授

  梁丽敏 云南建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