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云南特色食物资源营养学系统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3.23
浏览次数: 867
2021年3月20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牵头完成的“云南特色食物资源营养学系统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技术资料齐全、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历时25年,在国家级、省部级等28项科研基金支持下,针对云南食物资源独具地方特色,但营养学基础研究起步较晚、产业化落后的关键问题,围绕云南特色食物资源调查、营养价值及功能评价、功效成分筛选、工艺技术研发、食用安全性检测技术建立,开展了大量多学科交叉研究,形成以下创新性成果。
1、系统研究与挖掘整理了云南特色食物资源营养价值。首次创建了大样本量云南食物资源营养成分数据库,出版国内第一部关于云南特色食物资源的原创性15万字食物成分表《云南食物成分表》。建立了云南91种常见动物性食材血红素铁数据库,填补了我国食物成分表中尚无血红素铁数据的空白。出版国内第一部关于云南特色食物资源的原创性图鉴《云南特有食物图鉴》。
2、筛选和明确了云南特色食物资源功能学基础研究与评价应用。搭建了云南特色食物资源食用安全与检测的现代化实验平台;挖掘和揭示了云南特色食物资源功效因子并建立检测方法,对15类106种云南特色食物资源的功效因子进行了挖掘整理研究;建立了11种特色食物资源中的14个功效成分检测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10种重要云南特色食物资源进行功能学基础研究与评价应用,筛选了多种食物活性物质并明确了其防治慢性病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3、自主创新了云南特色食物资源加工工艺技术应用研究。以云南省特色食材为基础原料,获得16项特色食物功能物质提取技术,系统化建立营养食品加工工艺,研发云南特色食物资源新产品37种。
4、自主建立了云南特色食物资源食用安全性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建立了9种食物资源9种危害因子的检测方法。创新性开展大型团餐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及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
三、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专利28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参与制定相关专业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4项;获得保健食品批文7个;发表论文143篇,主编专著4部、科普读物1部、教材5部。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个,建立省(厅)级新型智库、重点实验室等平台5个。成果在5家以上企业得到应用,构建了以螺旋藻、学生营养餐为代表的产业链。近三年总产值3.098亿元,总营业额2.26亿元。培养研究生21名。
综上所述,该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云南特色食物资源营养评价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夏雪山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李 洪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董兴齐 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主任医师
罗晓东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曹建新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胡永金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赵声兰 云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灿鹏 云南大学教授
杨柞璋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马绍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主任技师
王静林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