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重力地貌灾变机理与工程减灾关键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3.22
浏览次数: 799
2021年3月20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青岛召开了由枣庄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山东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聊城大学和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共同完成的“重力地貌灾变机理与工程减灾关键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审查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一、项目资料齐全完整、内容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针对崩塌、泥石流及滑坡三种典型重力地貌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勘测、试验、数值计算、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对重力地貌灾变机理与工程减灾进行了持续、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创新性成果:
1、从危岩断裂破坏、激振解体、落石运动与冲击等方面,给出了崩塌过程力学描述,提出了危岩座滑、座倾和座裂破坏识别方法。从崩塌过程分阶段控制角度,研发了基于危岩应力采集的崩塌灾害实时预警系统及其专用设备、落石速排结构等新技术,提出了危岩支撑锚固精准设计方法。在崩塌灾害物理演进理论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破解了崩塌灾害实时预警技术瓶颈。
2、从泥石流冲击、磨蚀、淤埋固结等方面,给出了泥石流过程力学描述,据此构建了泥石流冲蚀引发路基沉陷、缺口、冲失、桥梁墩台损毁等断道灾害的物理演进模式及其力学模型。从泥石流过程及其灾害防治角度,研发了泥石流速排结构、翼型排导槽结构、组合式应急桥梁、淤埋路段战备浮桥、桥梁水幕泥石流防撞装置等新技术。在泥石流固液两相冲击磨蚀理论及其引发路基桥路断道力学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解决了泥石流断道应急修复技术瓶颈。
3、基于消落带非饱和土力学特性,提出了类土质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等效法,构建了水库蓄水岸坡浸泡拉剪破坏模型和水库泄水岸坡渗流驱动压剪破坏模型,提出了抗滑桩耐久性设计方法。从面对岸坡周期性浸泡和滑坡土地资源化角度,研发了造地型护岸结构、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墙复合抗滑支挡结构等新技术。在库岸滑坡复活与新生机制识别理论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解决了库岸特大型滑坡抗滑支挡技术难题。
4、充分利用岩体裂隙水、乔木生理周期与库水淹没时间的一致性特征,研发了高陡岩质边坡植被种植方法、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松木桩-石笼网组合植生挡土墙等新技术新方法,破解了裸露岩石区和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难题。
三、该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形成崩塌、泥石流、库岸滑坡重力地貌灾变机理与工程减灾成套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减灾实践,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在团队所在的枣庄学院建立国家级研究中心,加强推广应用。
专家组成员
宋振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科技大学名誉院长
王 庆 鲁东大学教授、校长
张庆松 山东大学教授、院长
逯静洲 烟台大学教授、院长
申洪源 临沂大学教授、处长
凌贤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尹 晶 山东交通学院教授
刘光华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徐树建 山东地理学会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