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重要健康资源良种高效繁育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5.04.30
浏览次数: 14
2025年4月2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完成的“重要健康资源良种高效繁育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云南省农业重大专项和云南省科技惠民计划等4个项目支持下,针对云南省十大健康资源大品种滇黄精、白及和石斛药食同源和保健食品专用型品种缺乏,无相关品种高效繁育和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药材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和品质提升等问题,构建了“专用型良种+高效繁育+林下生态种植+产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实现“良种+良法+良品”的产业化应用。创新性如下:
(1)选育出8个优质高产专用型良种,其中滇黄精“云林1号”为全国首个适宜食品和药膳加工专用型品种;“云药1号”和“云药2号”既优质高产,制种产量高于常规品种1.5倍以上,多糖含量19.5%(《中国药典》7.0%);“云理1号”适宜林下耐荫抗涝生态种植;白及“滇韵1号”适宜疏林下种植;铁皮石斛“黑金1号”、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登记“Dendrobium Black Gold”和“Dendrobium FCF’S Green Eye”为药花兼用品种。
(2)创建滇黄精、白及和铁皮石斛种子种苗繁育及生态种植技术新体系。首次研制出白及大田播种育苗技术,在全国率先改变了传统白及种苗主要依靠组培生产的方式,降低白及种苗成本60%以上;研制的铁皮石斛种子液体静置培养技术,种苗生产率提高30%以上。建立生态种植滇黄精抗倒伏新技术;完成滇黄精、白及和铁皮石斛林下生态种植技术集成。
(3)建立了滇黄精专用品种的分子标记技术,从源头鉴别种源的真伪优劣;创建滇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方法,阐明滇黄精炮制和食用品质评价和影响因素,并优化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解析了白及多糖生物活性,为白及功能产品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该项目获新品种5个、良种3个;制订云南省地方标准3项;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论文19篇;主编专著2部;获“兴滇英才计划”3人、省级创新团队1个;建立省级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认定3个、国家和省级林下示范认证基地2个、有机认证基地2个及药园定制基地2个。培训基层技术骨干和药农3997人次。近3年推广6.688万亩,新增产值32.23亿元,新增利润24.31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滇黄精和白及专用型的种子种苗高效繁育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建议修改项目名称为“三种重要滇产药材良种繁育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专家组成员
代解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崔秀明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肖春杰 云南大学教授
钱子刚 云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志勇 云南省科技情报院研究员
杨永红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刘海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