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空间碎片与月球激光测距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5.25

浏览次数: 1022

空间碎片与月球激光测距关键技术及应用 xiao.jpg

  2021年5月20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组,在昆明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牵头研制完成的“空间碎片与月球激光测距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 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详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 创新点如下:

  1、提出了多通道数据采集方法和多通道信号检测与识别算法,国内首次研制了基于1064nm激光器和单光子超导探测器的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实现了低轨小尺寸(RCS 0.045m2@2000km)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测距精度优于1m,在小尺寸和测距精度方面与国际最好水平相当;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最远距离达6200km,为目前国际最好水平。

  2、提出了高精度激光发射与接收光轴平行度检测与调整方法,发明了一种激光发散角测量与调试技术,构建了望远镜高精度局部指向模型,攻克了微弱信号检测与识别关键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月球激光测距。

  3、突破了共光路收发快速转换技术,重频达到100Hz,为目前国外公开报道最高水平的5倍,成果应用于珠海站测月系统,已获得大量高精度数据。

  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技术难度很大、创新性很强,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已在精密定轨、国防装备和测距台站得到应用,显著提升我国空间碎片和月球激光测距能力,扩大了国际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远距离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和高重频月球激光测距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专家组成员

  姜会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教授

  姜文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龚建村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张荣之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5部队总工程师、研究员

  郑永超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

  邓 蓉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

  姜晓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

  刘承志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站长、研究员

  赵春梅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所长、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