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裂隙岩体复杂断裂行为表征及稳定性评价关键理论”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4.18

浏览次数: 1001

裂隙岩体复杂断裂行为表征及稳定性评价关键理论 xiao.jpg

  2022年4月16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云南大学共同完成的“裂隙岩体复杂断裂行为表征及稳定性评价关键理论”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查阅了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一、课题组提供的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成果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的资助下,开展了复杂条件下裂隙岩体断裂机理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断裂行为表征理论体系,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构建了基于分形维数和应变场分异速率的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及复杂断裂行为表征理论,实现了裂纹发育统计自相似性的定量描述和关键断裂状态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揭示了不同断裂模式下应变场分异速率响应模式的差异性。

  2.建立了拉伸条件下裂隙岩体的宏细观本构模型,揭示了尺寸效应、各向异性、非线性和迟滞性等复杂力学响应规律,提出了基于物理演化机制的危岩破坏时间预测新方法,突破了传统模型无法精准反映裂隙岩体崩塌力学行为的局限性。

  3.提出了断续裂隙岩体贯通模式及失稳评价关键理论,揭示了原生裂隙和岩桥破裂之间的关联特征,实现了裂隙岩体边坡剪切失稳过程的数值再现、安全系数的自动求解以及危岩拉伸破坏全过程动态评价。

  围绕上述研究,课题组已在《Landslides》《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工程领域顶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8篇总SCI他引106次,总影响因子50.895;核心论文20篇总SCI他引207次,总影响因子86.643;研究成果得到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正面评价和引用,并已在云南羊拉铜矿等项目得到成功应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多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张宗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刘文连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刘新荣 重庆大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范立峰 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张庆文 西南林业大学副院长、教授

  徐鼎平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闫长斌 郑州大学教授

  张迎宾 西南交通大学系副主任、教授

  吕加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