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多抗优质高产蚕豆新品种凤豆十六号选育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4.09

浏览次数: 984

  2020年4月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多抗优质高产蚕豆新品种凤豆十六号选育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凤豆十六号是针对云南省主栽蚕豆品种易感锈病、赤斑病和褐斑病、商品性差等问题,在对国内外种质资源进行评价鉴定创新的基础上,采用地理远缘杂交技术,选育出的株型好、高产稳产、品质优、多抗新品种,2012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滇审蚕豆2012002号),2018年通过国家品种登记[GPD蚕豆(2018)530028],2020年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推介发布为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颁布地方技术规程1部,发表论文2篇,品种在全省进行了示范推广和应用,主要创新点如下:

  1.在对种质资源深入细致评价鉴定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8911—3和法国豆为父母本进行地理远缘杂交,聚合了8911—3的株型、丰产性、抗性和法国豆的荚性状、籽粒商品性好等优点,实现了多抗、优质、丰产的育种目标。

  2.凤豆十六号综合性状优异:该品种籽粒含蛋白质26.7%,单宁0.38%,总糖5.34%,属高糖低单宁品种;籽粒饱满,色泽白,抗锈病、抗赤斑病、中抗褐斑病;在云南省区域试验中产量第一位,比对照凤豆一号增产14.76%,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适宜性广,是通过国家登记的种皮破裂率为0的唯一秋播类型品种。

  3.凤豆十六号具有成熟时不落叶的优良性状,秸秆的生物产量高,是畜牧业发展的优质饲料;抗病性好可减少农药用量,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助推了云南洱海生态环境保护。

  4.2018~2019年累计示范推广105.55万亩(其中2018年51.11万亩,2019年54.44万亩),加权平均亩增产47.11千克,增产20.64%,新增产量4972.82万千克,新增产值2.49亿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该成果在品种抗性、丰产性、品质、商品性选育上创新性突出,成果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成果应用推广力度。

专家组成员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袁平荣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何玉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彦和 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

  温宪勤 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高级农艺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