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创新集成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5.21

浏览次数: 1097

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创新集成开发与应用 anli.jpg

  2021年5月20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台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完成的“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创新集成开发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3BAF02B00),完成了流程制造企业数据服务及生产数据采集方法、联盟体跨企业产品协同研发、柔性制造系统(FMS)的集成技术、大型集团企业管控体系和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流程行业的车间协同调度执行平台、远程设备运行维护服务平台、机床装备产业集群协作服务平台、面向车间任务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数字化集团管控平台;完善了云南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与支撑环境建设,为促进云南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项目创新点:

  1、综合应用RFID、工业以太网等制造物联技术实现流程工业企业内部复杂数据源数据的全过程标识、建模、采集与存储;

  2、大、重型精密柔性制造系统与关键设备的网络化群控和混线运行模式;

  3、面向区域集聚类数控机床联盟体企业间多层次产业集群协作模式和服务平台。

  四、累计完成14家22个项目的成果推广应用,为109家企业提供信息化技术服务及咨询服务,累计完成各类信息化培训2万6千余人次,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项目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5件,起草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6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应用运输小车及托盘交换、运输线、缓冲存储站、装卸站等,搭建集光、机、电、液、气、信息、控制和网络为一体的大、重型精密FMS柔性制造系统及设备;应用RFID、工业以太网、OPC-UA等物联技术实现从原材料的品质特征数据、在制品的标识数据、生产加工过程的生产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维护相关数据的数据标识、数据建模、采集和存贮技术等的创新与应用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谭 杰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宋 宝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张 云 清华大学副研究员

  于树松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张 宇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吴建平 云南大学教授

  梁志宏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员

  张 晶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丁 涛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研究员

  杨秀国 云南师范大学正教授

  赵 娜 云南大学副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