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高抗病高产珠芽魔芋快繁制种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5.21
浏览次数: 961
2021年5月21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学院等13家单位完成的“高抗病高产珠芽魔芋快繁制种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在国家、省级科技计划14项项目支撑下,针对魔芋生产中病害严重、繁殖系数低等产业突出难题,经过19年的持续科技攻关,实现了高抗病珠芽类魔芋良种、籽粒规模化快速繁育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在国内外进行了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主要创新点如下:
1、筛选了系列高抗软腐病、适应性广的魔芋良种。收集了国内外217份15217株珠芽类魔芋种质资源,构建了珠芽类魔芋的重要种质资源圃和基因库,完成了魔芋(A.konjac)全基因组精细图谱,解析了软腐病胁迫条件下珠芽类魔芋高抗品系的分子响应机制。筛选了“珠芽金一号”等8个栽培品系,具有高抗软腐病、高产量和高品质的突出优点,拓展了魔芋栽培区域。
2、创建了珠芽类魔芋高效籽粒快繁及成套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利用人工诱导、球茎顶芽分化逆转、打破休眠等关键技术,实现单株魔芋扩繁倍数由传统的3~6 倍扩大至300~900倍,籽粒生产周期由3~5年缩短为6个月,完成了全年不休眠二次制种,解决了“繁殖系数低”的产业难题。开发了配套栽培种植及采收加工创新技术,建立了“撒播式”轻简种植模式,开发了栽培技术及装备23项,采收专用装备4款,魔芋加工装备26款,专用肥料3种,建立了珠芽类魔芋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病害发生率显著降低,亩产提高23.3%以上,对魔芋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3、开拓了珠芽类魔芋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建成一系列珠芽类魔芋食品生产线。首次开发了以水为介质,低成本提取葡甘聚糖关键技术及无水包装技术,研发了魔芋酱、素毛肚、素海鲜、手撕牛排等32种特色食品,建成了魔芋食品生产线11条,产品覆盖国内33个省(市、区)市场,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延长了魔芋产业链,促进了魔芋产业转型升级。
该成果获授权国家专利57件、软件著作权11件、授权商标8个、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9篇、制定企业标准7项。在云南、四川、江苏、广东、广西、海南、湖北等7省推广应用,在云南的应用占全省珠芽类魔芋种植面积的82.6%;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推广占该区域的魔芋种植面积95.3%,累计产生经济效益79.74亿元。为魔芋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助推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在珠芽类魔芋籽粒快繁制种提升繁殖系数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前景广阔。
建议:进一步加大成果推广力度。
专家组成员
朱有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 恒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陈穗云 云南大学副院长、教授
李永川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研究员
杨艳丽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余旭亚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