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云南重金属矿区微生物资源及其生态学功能”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4.18

浏览次数: 1165

云南重金属矿区微生物资源及其生态学功能 anli.jpg

  2022年4月16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完成的“云南重金属矿区微生物资源及其生态学功能”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研究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资助项目,针对云南重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植物难以正常生长的难题,围绕植物与微生物互作适应重金属污染的科学问题,历时二十年系统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 从重金属矿区分离获得了微生物菌株3556株,经过鉴定的2052株保藏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发现了能够显著增强互作植物重金属适应性的专利菌株2株(ACCC32496和CGMCC No.13573)。

  2. 发现真菌通过细胞壁加厚、菌丝变形、黑色素产生、与植物“共生”等多种途径适应重金属胁迫,涉及到微生物的细胞区室化解毒、生理酶活响应和离子跨膜转运等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适应。

  3. 发现了矿区微生物通过强化宿主植物根际的生物固定和植物细胞壁的区室化作用等途径,增强宿主植物重金属的耐性,揭示了宿主植物的生理分子响应机制,提出了矿区微生物强化宿主植物重金属耐性的根外、根内机制框架理论,对该领域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并在矿区大田玉米生产试验中得到验证。

  项目共发表论文76篇(SCI论文52篇),其中1篇关于机制框架理论论文被Web of Science高引;20篇核心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25.975,总他引1081次;8篇代表作累计影响因子51.459,他引688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在重金属污染区微生物及其与植物互作机制研究方面系统性强,创新性突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议成果题目修改为“重金属污染区微生物及其与植物互作机制研究”。

专家组成员

  戴陆园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陶大云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杨祝良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恭 洵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黄遵锡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