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太阳爆发的Lin-Forbes模型和大尺度磁重联的湍流性质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3.26
浏览次数: 1222
2019年3月26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完成的“太阳爆发的Lin-Forbes模型和大尺度磁重联的湍流性质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课题组提供的评价材料完整、详实,符合成果评价要求。
二、本项目属于太阳物理研究领域,系天文学科基础类研究。加强对太阳活动的起源、发展规律、及其预报的研究,对于国家重大空间计划的顺利实施和灾害性空间天气的预报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致力于揭示太阳爆发的物理机制,探索其最核心的驱动模式—电磁相互作用—宇宙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太阳爆发的新理论模型、设计新的计算方法、开展相应的数值模拟和观测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围绕太阳爆发物理本质问题,首次提出太阳爆发演化的Lin-Forbes解析模型,构建了定量描述爆发过程动力学规律的方法,解决了磁场能量释放方式和速率与观测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该模型多次被国际同行当作标准模型用来解释太阳爆发的观测现象,被归类于太阳爆发三大模型之一。这一模型也在其他天体物理研究领域得到了重要的应用。
2、针对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驱动太阳爆发的磁重联物理本质问题,经观测与数值实验研究,发现了相应磁重联过程的湍流本质,并提出了太阳色球局部加热的新机制,建立了太阳中低层大气局部加热现象的模型,相关工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后续研究。
3、设计了新的数值模拟算法,发现作为爆发前兆的日冕S-型磁位形的新结构,确定了它是由两个J-型磁通量绳拼接而成的,展示了磁场从光球进入日冕的过程与爆发的产生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太阳爆发的物理预报模型打下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同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获得了国际同行广泛认可。
专家组成员
王 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武向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丁明德 南京大学教授
季海生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宿英娜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秦胜利 云南大学研究员
刘 睿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姜泽军 云南大学教授
张皓晶 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