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阴性症状治疗的临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2.26
浏览次数: 1773
2019年2月22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阴性症状治疗的临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项目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成果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组自2010年以来,开展精神分裂症相关发病因素以及阴性症状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形成了可行的临床实用技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米诺环素辅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二)该项目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以下观点:
1、米诺环素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认知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NO水平与其阴性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2、rs1006737应被归为和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相关的基因。
(三)该项目在国内率先报道:
1、成年早期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异常,且与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颞叶、小脑等区域可能是P300异常的脑结构和功能基础。
2、 NDST3基因SNP rs11098403、 SNP rs11098403、ANK3基因SNP rs10994336、rs10994359、FZD3基因rs2241802、rs2323019、rs352203多态性以及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均可能与云南汉族精神分裂症无关,而A-A-C单倍型和G-A-C倍型可能与云南汉族精神分裂症相关。
三、该项目选题科学,设计合理,结果可靠,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本项目共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5篇,累积影响因子为16.33;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0篇;科技核心期刊4篇。成果在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促进了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机制的认识,探索了米诺环素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治疗。
综上所述,该项目整体达到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评价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专家组成员
黄京飞 昆明动物研究所教授
武绍远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张瑞宏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
李 璠 昆明医科大学副教授
李培凯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蒋丽珠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副教授
张 帆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副主任医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