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杂粮黄酒原生强化功能曲的创制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4.27

浏览次数: 996

杂粮黄酒原生强化功能曲的创制及应用 anli.jpg

  2020年4月2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北京工商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晋臻黄酒有限公司、河北瑞禾庄园酒业有限公司、张家口北宗黄酒酿造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杂粮黄酒原生强化功能曲的创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方的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针对杂粮黄酒研究开发中基础研究薄弱、黄酒色泽风味差、品质不稳定和生物胺含量较高等问题,项目方提出了包含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解析风味物质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利用培养组学技术从天然酒曲中分离功能微生物,制备原生强化功能曲,以黍米、小米、苦荞和高粱为原料,利用原生强化功能曲酿造杂粮黄酒的综合解决方案。主要创新点如下:

  (1)丰富了黄酒风味物质形成理论: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杂粮黄酒酿造过程中微生态结构的变化,研究探讨了风味物质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丰富了黄酒风味物质形成理论;

  (2)分离发现功能性新菌种与新菌株:从传统黄酒酒曲中分离鉴定了细菌126 种,真菌27 种,其中,北工商海洋杆菌(从黄酒中发现的新菌株)、片球菌M28、根霉菌BGS-1、地衣芽孢杆菌BGS-1和酿酒酵母 BGS-1都是与黄酒品质相关的原生功能菌株;

  (3)创制新酒曲:加入强化5种原生功能菌株,制备原生强化功能曲。既保持了酒曲微生物的多样性,也强化了功能微生物丰度,提高了酒曲质量;

  (4)开发黄酒新产品:利用原生强化功能曲酿造黍米、小米、苦荞和高粱黄酒,改善了酿造黄酒的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生物胺含量降低,酿酒品质稳定性提高。

  3.该项目面向黄酒酿造业的行业需求,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达到了黄酒酿造行业中的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杂粮黄酒酿造生产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家组成员

  罗惠波 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桑亚新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

  陶永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授

  任贵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美莉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王德良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茂彬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