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云南及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特征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5.14
浏览次数: 1255
2019年5月1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牵头完成的“云南及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特征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提交的成果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阐明了云南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规律,揭示了云南登革热以输入病例引起本地爆发疫情的特点;发现与外来蚊种埃及伊蚊入侵、扩散、生态学习性、杀虫剂抗性等有关;首次检测发现埃及伊蚊携带登革病毒-1型,登革热流行从单一登革病毒血清型向多种血清型并存变迁趋势。
3、首次发现了整合素β3作为病毒受体/共受体参与DENV-2进入,宿主细胞骨架分子和Rab分子参与DENV-2进入、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创建了DENV分泌分子模型,提出DENV分泌需要多种分子相互协同。
4、建立了云南边境地区登革热监测、检测、预警技术体系,设置了65个登革热监测点/联防联控工作站;建立现场登革病毒快速检测、媒介快速调查与评价、澜湄次区域登革热联合防控平台V1.0技术。
5、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联防联控、社区群防群控、疫情实时监测、处置科学的登革热网格化防控模式;建立了与周边国家卫生机构共商、共建、共享为基础的登革热跨境联防联控合作模式;制定了《云南省登革热监测与防控方案》、《云南省登革热疫情处置方案》、《登革热疫情处置手册》等,为云南及其周边国家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和参考。
6、建立了云南省登革病毒资源库,保存了来自东南亚、非洲、云南、广东5000余份登革病毒样本、100余株DENV、4种DENV血清型和8种基因型标本,以及相应的资料信息。
7、依托12项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5篇,其中SCI论文15篇,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人才。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肖春杰 云南大学院长、教授
夏雪山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董兴齐 云南省传染病医院院长、教授
杨鸿生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杨欣平 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刘 俊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黄俊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副主任医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