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基于多技术手段开展特色傣药傣百解基源考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7.07.13

浏览次数: 1803

压缩2.jpg

  2017年7月1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基于多技术手段开展特色傣药傣百解基源考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该成果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成果采用形态、显微结构、分子和化学分类学等多技术鉴别手段对傣百解药材基源进行了系统考证。结合文献研究,经鉴定《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记载傣百解原植物应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Moon,而非南山藤属植物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

  3.采用植物化学分离手段,结合波谱学和光谱学技术,从傣百解中分离鉴定了58个C21甾类化合物,其中56个为新化合物。同时开展了傣百解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傣百解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与肿瘤细胞凋亡通路相关,为傣百解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4.该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含接受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综上所述,该成果在民族医药研究领域有创新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建议:将成果名称改为“傣药傣百解基源考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出席嘉宾名单

  彭 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裴盛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钱子刚  云南中医学院教授

  张 超  云南中医学院教授

  王昌命  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院长

  张仲凯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所研究员

  刘 杨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