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新疆绿洲棉花连作障碍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7.21

浏览次数: 1312

新疆绿洲棉花连作障碍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anli.jpg

  2019年7月21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由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五家单位共同完成的“新疆绿洲棉花连作障碍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总结汇报,查验了技术文档,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资料规范、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项目以南北疆长期连作棉花主产区为研究区域,以揭示新疆绿洲棉花连作障碍形成机理为核心,以提出减轻棉花连作障碍、棉花生产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为目标,经过15年的联合攻关,从作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等多学科以及农学、植物保护、植物营养、农业微生物、土壤肥料等专业方向,较系统地揭示了新疆绿洲棉花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机制,构建了我国绿洲棉区棉花连作障碍的治理技术体系,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创新点如下:

  (1)通过对棉田土壤营养元素、微生物群落结构、化感自毒作用、轮作倒茬、秸秆还田多维度系统研究,首次揭示连作棉田钾亏缺导致土壤养分不均衡、连作棉田化感物质积累产生自毒效应、土壤病原真菌占比增加为主要成因的我国绿洲棉区棉花连作障碍机制。

  (2)在国内外首次研究报道了棉花植株分泌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和香草醛4种次生代谢物对棉花具有化感自毒效应,是导致棉花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明确了绿洲棉田土壤中棉花化感自毒物质没食子酸含量呈现随连作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的变化规律。

  (3)在我国绿洲棉区建立了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平衡模型,明确了长期连作棉田秸秆还田的适宜量和阈值,首次揭示了长期秸秆还田对连作棉田的营养和生物效应。

  (4)针对我国绿洲棉区连作障碍治理,首次研究明确了连作棉田轮作倒茬作物茬口选择的优先序,优化了解决棉田连作障碍的轮作模式;研发了基于微生物组学的棉田连作障碍修复技术和产品;探索出增钾补磷以减氮配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为重点的棉田连作障碍调控技术,最终构建出针对我国绿洲棉区土壤特性和生产特点的棉花连作障碍的治理技术体系。

  3、项目研究成果丰富,包括:专利5项,发表论文54篇,其中SCI论文4篇,EI收录论文1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9名。形成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南北疆建立核心示范区,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累积推广面积达1410.58万亩,籽棉累积增产达15.15万吨,新增效益达8217.78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发现没食子酸为连作棉田主导化感自毒物质和丛枝菌根复合菌剂在连作棉田中应用技术的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王坤波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

  康定明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郭文超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田立文 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叶 凯 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陈全家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马兴旺 新疆农科院经济土壤肥料所研究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