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矿热炉气资源化利用基础理论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7.08

浏览次数: 1028

矿热炉气资源化利用基础理论研究 anli.jpg

  2020年7月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理工大学完成的“矿热炉气资源化利用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针对矿热冶炼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一氧化碳炉气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基础理论问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等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展了矿热炉气产排特征、磷硫氰汞等有毒复杂杂质催化水解-催化氧化净化研究,揭示了典型矿热炉气构成特征及其中的有毒杂质产生规律,创建了典型复杂杂质催化净化理论体系,攻克了矿热炉气中有毒杂质催化净化难题,填补了矿热炉气中典型杂质产排机制及催化净化理论空白,满足了行业废气及典型杂质高值资源化利用技术需求。主要科学发现点及科学价值如下:

  (1)首次构建矿热冶炼过程中矿物高温还原阶段和炉气冷却阶段热力学模型,阐明炉气中主要杂质产生机理,揭示典型矿热炉气中主要有毒有害杂质演变规律。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黄磷尾气、密闭电石炉气等多种矿热炉气中多杂质组分的预测与分析,为矿热炉气催化净化及高值资源化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2)阐明了矿热炉气中难氧化有机硫、氰催化水解规律,提出了还原性矿热炉气中有机硫、氰催化水解转化理论,建立了促进有机硫、氰高效水解转化的方法,解决了有机硫、氰低温催化水解效率低的难题。有机硫、氰水解转化率大于99%。所提理论及催化剂制备方法已应用于矿热炉气中难氧化杂质的预处理。

  (3)提出了矿热炉气中多杂质低温微氧催化氧化理论,突破了矿热炉气中磷、硫、氨、汞等深度净化技术难题,建立了催化剂结构特征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创新了低温微氧催化剂制备方法。实现了矿热炉气中磷、硫、氨、汞同步催化氧化净化,净化效率大于99%。该理论已用于指导冶金化工矿热冶炼炉气高效净化。

  三、项目共发表国内外论文120篇,其中SCI论文74篇,提交的20篇核心论文中JCR Q 1区论文18篇,8篇代表作影响因子合计58.83,总他引253次,20篇核心论文总他引483次;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7件,制定催化剂制备企业标准4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四、成果完成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当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云南省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在矿热炉气资源化利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创新性突出,对我国矿热炉气资源化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王家强 云南大学教授

  张爱敏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李 明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李 唯 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天成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

  周少奇 贵州科学院教授

  蒋文举 四川大学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ICP备17020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