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等单位完成的“基于集成迁移学习的网络安全威胁感知和防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规范、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电网信息系统实现全方位实时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新需求和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新挑战下,根据电网企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要求,进行了电网企业网络安全威胁检测和事件关联分析处置平台的研究和建设,主要创新点包括: 1、针对威胁对象离散、威胁发现误报率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互信息加权的集成迁移学习入侵检测方法,减少了威胁检测过程中对样本标记的依赖性,提升了威胁检测的准确率。 2、针对网络安全事件分析告警数量多、攻击取证和分析溯源时效性差等问题,集成整合多源威胁情报体系,构建了威胁检测事件关联分析系统,提升了网络安全主动防御响应时效性和分析溯源的效率。 3、针对电网企业内部设备资产多样多量,单点的内部威胁源定位、异常行为分析效率低的问题,完整构建动态资产库和用户行为轨迹库的关联检索,智能刻画用户行为轨迹,提升了内部威胁资产定位分析的效率。 项目完成了内部测试和第三方测试,并已在省公司信息中心、各州市级供电局推广应用。项目申请发明...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5
浏览次数:1
2021年3月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等单位完成的“基于统一时序虚拟化编排的云安全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资料规范、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针对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云安全平台快速交付业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分析不及时、编排指令执行异常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有效的技术研发,主要创新点包括: 1、针对云安全平台中不同计算单元时钟不一致问题,基于HLA (High-Level Architecture)分布式交互仿真统一时序维护算法,构建了虚拟化编排统一时序模型,解决了时钟不同步情况下调度指令按序执行问题。 2、针对云安全平台设备及性能需求差异化、安全类日志数据输出波峰波谷相差大及系统局部热点占用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动态权重负载均衡算法,构建具有动态调整带宽的数据接收接口,解决了日志数据收集效率低下的问题。 3、针对云安全平台日志数据采集冗余导致的安全事件分析时效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CDC算法动态分块、基于Bloom filter算法消除数据冗余,有效提高了安全事件分析实时性及检测的识别率,提升了电网信息化安全整体防护水平。 项目完成了内部测试和第三方测试,并在云南电网信息...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5
浏览次数:1
2021年3月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有限公司完成的“以创建‘一带一路’上的明珠为目标的‘1234’型境外项目建设运营创新与实践”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柬埔寨的桑河二级水电站,定位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在东南亚建设“窗口电站”、拓展“中国华能”企业品牌形象、实施“一体两翼”国际化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1234”型境外项目管理创新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也为中国水电企业海外开发运营水电项目提供了思路及参考依据。创新点如下: 1、首次应用海陆空多国多式联运保障体系,形成立体、全面、辐射全覆盖网络运输管控,将海洋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等传统单一运输方式有机结合,确保设备供应进度、安全及质量,同时也保证经济上最优。 2、创建“建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中国制造、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管理全链条走出去。 3、针对项目所处国外区域电网稳定性差,采取了电网扰动后的暂态频率恢复的调速器PID参数优化及配置措施,实现了电网稳定运行。 4、针对热带水流富含浮游生物且大型灯泡机组冷却水量要求较大,创新了高水头大型灯泡机组直接和间接冷却联合应用技术...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5
浏览次数:3
2021年3月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完成的“核级管道破裂预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项目汇报成果,审阅了技术总结报告、查新报告、用户报告等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项目提供的评价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项目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1)突破了核级管道断裂力学分析和介质泄漏率计算关键技术。优化了泄漏率计算模型,完成了模型验证;建立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裂纹稳定性及张开位移计算方法;提出了核级管道表面裂纹疲劳扩展分析过程中载荷非线性累积效应的工程处理方法。 2)开发了满足压水堆核电厂管道破裂预防要求的泄漏监测系统。基于温湿度信息提出了管道泄漏源定位方法;基于冷凝液流量监测技术创建了泄漏源定量分析方法;提出了旨在提升系统可靠性的核电厂泄漏综合诊断方法;构建了泄漏监测与评价的软硬件系统。 3)建立了核级管道破裂预防技术体系。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道破裂预防技术核心软件(LBB-CRACK,LBB-LEAK,PTCAT);提出了核级管道材料加速热老化饱和状态的快速判定技术;建立了国内首个核级管道材料特殊性能数据库;牵头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3.基于研究成果获已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7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高水平论...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5
浏览次数:2
2021年2月2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的“双重任务训练法建立及在神经系统损伤所致运动障碍中的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规范、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昆医联合专项)等5个项目资助下,开展了双重任务训练法建立及在神经系统损伤所致运动障碍中的应用探索和系列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1)双重任务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 (2)建立完善了双重任务训练法及专科评估的体系。 (3)通过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发现在双重任务训练下,步态速度相关的大脑网络与辅助运动区域和前额区域功能连通性增强;而且在执行双重任务时增加认知难度,楔前叶激活增加。 (4)双重任务训练使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皮质脊髓束发生了可塑性变化。 项目共发表科研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6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篇,科技核心期刊2篇。该项目在省内22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的临床康复应用研究中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专家组成员 任 惠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李...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3
浏览次数:2
2021年2月26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的“宫颈癌筛查策略及推广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多项省级项目的共同支持下,历经10年,深入解析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筛查宫颈癌特异性诊断生物标志物,为制定有效的筛查策略提供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相关研究已推广应用。 1、宫颈癌相关研究:(1)在宫颈病变中C-MYC基因异常扩增,且该基因高表达和HPV感染关系密切,C-MYC未来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标志物。(2)hTERC基因异常扩增和HPV感染率随组织病变升级而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早期宫颈病变有指导价值。(3)C-MYC基因和hTERC基因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与HC2-HPV检测法联合筛检宫颈病变,对评估宫颈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4)依托现有的个性化宫颈癌筛查策略,为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提供技术支持。 2、研究成果在云南省4家医院进行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0名。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家组成员 徐 林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2
浏览次数:4